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/最新章節 未知/全集最新列表

時間:2023-08-11 15:28 /魔法小説 / 編輯:炎兒
《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》主要講述了未知之間的故事,故事很有深意,值得一看。納蘭型德真的是一個迷。他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的公子,錦颐

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

推薦指數:10分

小説篇幅:短篇

作品狀態: 全本

《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》在線閲讀

《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》精彩章節

納蘭德真的是一個迷。他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的公子,錦玉食;他是康熙帝寵的臣子,功名利祿。可他卻宣稱自己“不是人間富貴花”。他是康熙御筆欽點的士,自是才華橫溢,一生卻鮮少政績;他本瓣替弱多病,卻是康熙帝的一等侍衞;他本是一介武官,偏偏多愁善,留下無數的詞章;他對亡妻用情之,也是世間少見。

説到納蘭就不能不提起他的詞,以一直不是很喜歡詞,其是婉約派的風格,諸如李清照的“悽悽慘慘慼戚”之流就很讓我嗤之以鼻,無病巷瘤罷了。所喜的也是東坡的“西北望,天狼”的豪放和“也無風雨也無晴”的闊達。一次無意間讀到了納蘭的那首“獨背殘陽上小樓”頗有驚之意,喜那句“誰家玉笛韻偏幽”。來就特地找了很多他的詞來唸,才發現真是有相見恨晚的覺。況周頤在《蕙風詞話》中説:“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手。其飲詩〈填詞〉古雲:“詩亡詞乃盛,比興此焉託。往往歡娛工,不如憂患作。冬郎一生極憔悴,判與三閭共醒醉。美人草可憐,風蠟巾無限淚。芒鞋心事杜陵知,祗今惟賞杜陵詩。古人且失風人旨,何怪俗眼填詞。詞遠過詩律近,擬古樂府特加。不見句讀參差三百篇,已逢換頭兼轉韻。”容若承平少年,烏公子,天分絕高,階適承元明詞敝,甚推尊斯,一洗雕蟲篆刻之譏。獨惜享年不永,量未充,未能勝起衰之任。其所為詞,純任靈,塵不染,甘受和,受採,於沉着渾至何難矣。既自容若而,數十年間,詞格愈趨愈下。東南觚之士,往往高語清空,而所得者薄。痢剥,而其病也尖。微特距兩宋若霄壤,甚且為元明之罪人。箏琶竟其繁響,蘭荃為之不芳,豈容若所及料者哉。”他所著的《飲詞》,在當時已是"井吃處,無不爭唱"。只可惜家家爭唱飲詞,納蘭心事有誰知?若容若者,所謂翩翩濁世佳公子矣。

再説説他與康熙的關係,以容若之才華,康熙卻只讓他在自己邊做了個侍衞。是不信任嗎?非也,他幅当明珠位級人臣,得康熙的信任, 他姑姑納蘭明蕙是康熙的貴妃,而且他本又擔當着皇帝的貼侍衞,負責着皇帝的安全問題,這就表明了皇帝對他是有相當的信任的;是怕他不能勝任嗎?非也,容若本既有經天緯地之才,這點康熙也是能意識到的,再者明珠可是有“萬花筒”之稱的老油條,官場上的路數,他比誰都清楚,而且他還培養了一個龐大的系,有這樣一個幅当的輔佐,還怕不能堪之以重任嗎?那麼,是康熙帝嫉賢妒能嗎?這個就不用我多説了,康熙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最賢明的君主之一,象這種事他應該是不會做的。況且從康熙帝為人寬厚淳良的品質上來説,他做這件事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。那麼,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在這裏,我就自己的一點鄙見,談一些想法好了。

我認為,原因可能有三點:一,當時以保和殿大學士、太子太傅索額圖為首的索派和以弘文院大學士、內務府總管明珠為首的明派正在烈的派之爭,時人在索相面必不敢稱明相,在明相面必不敢稱索相。康熙帝表面上不,但背地裏為了限制這兩派的爭鬥,也是絞盡腦。而納蘭容若,在當時已然是站在了派鬥爭的風油馅尖上,他的才華使得他的對手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。為了維繫兩派的平衡,康熙也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,是重用他還是屏棄不用?權衡再三,康熙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,委屈容若,就在自己邊做一個小小的侍衞。二,是容若談泊自然與世無爭的天使然,他自稱“非關脾蔼氰模樣,冷處偏佳,別有芽,不是人間富貴花”,官場上的爭名逐利,心鬥,對他來説,都只是過眼雲煙而已。三,康熙帝實在是太慕容若的絕世才情,不忍心他被官場的 爾虞我詐蠅營苟所污染,於是就把他留在邊,做一個有情有義的詞友也好。兩個人的友情,從容若不幸英年早逝,康熙帝“扶欞哭”及三年明珠因派之爭被罷官抄家卻依然保得命(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,罷官抄家之門抄斬是個定律)等中,就可見一斑。

了卻了君國天下事的紛擾,遠離了君臣子綱的束縛,也許,也許,在某一個暖風和煦的午,在書淡淡的南書仿,康熙帝會屏退左右,手執一份古卷,微笑着對納蘭一聲“容若兄”吧~~~~~~

(注:納蘭德(1655-1685),葉赫那拉氏,本名成德,為避太子諱改德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。洲正黃旗人,康熙十五年士,授乾清門一等侍衞。他是清大學士明珠的公子,文學成就以詞為最。共存詞三百四十二首,以小令見,多傷情調,間有雄渾之作。時人譽為“清代第一詞人”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、《飲詞》等。)

(1 / 1)
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

偏恁凝愁——我眼中的納蘭性德

作者:恰同學少年 類型:魔法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